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虽然在岁月的流转之中,许多东西都改变了,但是一些观念一些制度依旧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其能够流传至今线上配资,也给予了我们现代人不少的启发和借鉴。如果你想要经营一家企业,不妨一起来看看家企模式!
魏晋时期的古代国家出版机构可谓是最早的家企和国企模型,不仅仅承担着文化输出的重任,而且还能够成为自家企业,专门传达自家的思想理念和学术观点。那么就一起来看看关于魏晋时期的国家出版机构,是如何成为文化输出重地和沦为自家企业的吧!
皇室主管书籍编撰机构
自魏晋开始由于社会之上掀起了一股文化自觉和人的自觉风潮,人们对于文学也更加的重视,比如曹操不仅仅是一位统治者,也是一位文学大家,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有着不少的建树,为此专门属官。
01.诞生于曹魏时的'著作编撰郎'
出版书籍往往涉及到了各种事宜和官员,在曹魏时期的出版机构不仅仅竞争激烈,而且涉及到的出版人员和相关机构众多。首先需要涉及到秘书监,秘书监的众人成为了图书出版的主要负责人,专门主持和管理图书出版的各种事宜,但是由于曹魏时期的秘书监往往是有着双重的身份和性质,一方面其是作为统治者听从王言的尚书机构,一方面则是图书出版机构,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展开剩余82%而另一方面秘书监作为皇帝直辖和传达王言的机构,对于人才的选拔也十分的苛刻,不仅仅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还看重门第,这么一筛选,偌大的秘书监就没有多少人了。因此由于人手的不足和工作的繁忙,统治者还特意又设立了一个职位——著作郎。著作郎的存在则大大减轻了秘书监的负担,专门负责管理编辑和审核的著作郎,也将出版的图书错误降到最低,保证每一本书的出版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统一。
除此之外,根据历史专家的考古和研究发现,其实在魏晋时期不仅仅秘书监一个出版机构,还有一些其他的机构都集中在东观,东观也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文化输出地。由于出版社的聚集,这里堪称是当时的文化交流中心。在这里你会发现有人在仔仔细细地看书,还有人在兢兢业业地干活。当然这些看书的人也算是干活,但是他们的分工十分明确,在保证井井有条的情况下,还会有专门的人对此进行监督,而这个监督的官员则是著作郎官。因此大家也没有放松自己,也变得谨慎和细心起来,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充分展现自己打工人的精神和品质。
打工人,打工魂,这些工作人员们不仅仅是替国家打工,还是替皇帝打工。在历史的翻阅和学习之中,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出版机构是皇家直属,最终成为皇家文化的输出地。
02.出版机构属帝王自家企
你以为国企就是那么的轻松吗?现在许多人都想要一个金饭碗,掀起了考研考公热流,但是古代的公务员真的就如此好命吗?即使是打工人,出版机构和皇权有着较少的联系,但是依旧会陷入权力的漩涡,如果稍有不慎的话那就小命不保了。
秘书监的代传王言的存在以及对于国家文化输出的管理,都让统治者开始对其权力进行重新的审视,在古代社会皇权最忌惮其他人将权力凌驾于自己身上或者对自己进行约束,为了避免秘书监的一家独大,这个时候还设立了佐著作郎,其和著作郎虽然叫法相似,但是两个职位的职责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的著作郎主要是负责图书管理和编撰,而佐著作郎则是来分散权力的,相当于皇帝的眼睛,替皇帝监视这里的一切。
因此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为皇上服务的,他们很少会有自己的发挥空间,上面安排怎么样做,他们绝对不会自己乱来。发挥得好可能会令龙颜大悦,但是如果不好的话,直接诛九族的事情也是大概率事件。
03.身处漩涡中心也能达成共识
曹魏时期的出版机构沦为了皇权的产物,人们按部就班的工作,这并不影响一些官员自我的独特性,即使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依旧有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事情。最终为文化输出做出贡献。
在那个统治者作为最高权力的时代,人云亦云的事情常常出现,为了避免杀身之祸,许多人开始装聋作哑,选择明哲保身,但是依旧有人敢于站出来呼唤正义,呼喊不一样的声音,展现出多元文化的内涵,因此在当时社会之中,许多有识之士都开始为出版朝向文化色彩浓厚的方向发展呐喊,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和包容,从而为文化输出做出了很好的贡献。
但是往往处于权力的中心,为了能够自保或者是顺着杆子往上爬,不少的官员完全是依靠皇上的喜欢和爱好做事情,统治者喜欢什么样的书籍,那就出版什么样的书籍。这样就不会惹到皇上不开心,能够在乱世之中保存自己。《皇览》的出版,就是双方思想碰触出火花的最好结果。这部书集齐儒家的几百篇经典作品,为我国的古代文学项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象征着曹魏时期皇家出版机构的最高峰。这不仅仅是皇上的意思,而且当时出版官员对此也是很高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双方都乐于见成。
可见虽然著作郎和秘书监被皇权管制得非常严格,但是只要有机会或者是皇权衰落的时候,他们依旧有着自己的独立性,或者在双发交流的过程之中达到彼此满意的商议结果,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出版机构哪家强?大家争做"著作权"
只要能够和国家挂钩的事情,人人都会觉得十分的荣耀,又或者是国家级的比赛,大家都会觉得十分的高档次,因此整个社会都以成为国家的企业为荣,就说现代社会,只要有哪一家的企业成为了国家企业,那么许多人也纷纷会作为求职的优先考虑企业。在曹魏时期,皇家出版机构是多么荣耀的名字啊,因此大家都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样不仅仅说出去体面,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很好。
当时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出版机构,大家都向着皇家出版机构进军。‘‘散骑常侍’’就是当时在众多的出版机构之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机构,听到这个称呼往往会和武官联系起来,但魏晋时期也有不少的文人会担任这个官职,这些官职之下也会有不少的人员,因此能够大规模地进行图书出版,同样为了能够拿到皇家出版机构的称号,散骑常侍们经常和其他机构暗暗较劲。
由此可见在魏晋时期的图书出版机构不仅仅只有秘书监这一个机构,其他的机构也纷纷参与,可谓是竞争十分的惨烈,大家都想成为国家的代言人,想要那份荣耀。同样这也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文化的繁荣,以及对于文化输出的重视。
在当时散骑常侍经常和编撰官员打得热火朝天,这个时候却被太子一党等人钻了空子,在太子的帮助之下,东宫机构直接掌握了著作权,为太子登基做好准备。所以你会发现在很多书籍中都是宣扬太子的事迹,对于太子的所作所为进行讴歌。
无论是哪一家抢到图书的著作权,都反映了魏晋时期图书事业的繁荣和兴盛,为两晋时期开创新的图书目录做好了文化上的铺垫,大大节省了人们的阅览效率。
由此可见,无论是著作权在大臣这边还是皇子这边,只要双方有着足够的实力,皇帝都会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思考,才会把文化输出的大权下放给不同的机构,也只要这样,在机构的互相竞争之中,每一个机构才能够在竞争之中改掉各种不足,从而脱颖而出。
三、结语
古代的出版社是不是超出你的想象线上配资,即使在遥远的古代,这些出版社的发展和管理方式也被我们现代许多企业所借鉴和学习,也正是因为魏晋时期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管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规模,才能够被后代所借鉴和发扬光大。历史的车轮不断地向前,虽然我们看不见古代的社会面貌,但是我们依旧能够从文字之中去窥探古代社会,窥探整个魏晋时期图书出版的发展和现状。
发布于:天津市